而城区一些老的农贸市场经过升级,不仅“颜值”提升,也变得更“聪明”。昨天中午,在学前街农贸市场的入口处,循环播放着提醒顾客主动佩戴口罩、测量体温的语音提示。记者走进明亮的市场看到,因为没有占道经营和乱摆摊、摊外摊现象,通道虽不大却并不拥堵,地面干净、排水通畅。各摊位按功能整齐划分为水果、蔬菜、水产品等不同区域,每个摊位上方都公示了营业执照、商品价格以及监督电话。在市场一角的复称处,张贴了醒目的投诉流程和市场投诉电话。
走访中发现,农贸市场升级改造后,硬件和软件都上了一个台阶,不过要老百姓的“菜篮子”拎得更舒心,更多细节化的问题需要关注和改进。如太湖新城内一家农贸市场去年改造后市场功能完善、配套齐全,但因为散热系统设置问题,今年夏天“热”成了的问题。即使摊位前配置了电风扇,顾客和摊主还是觉得身上热。此外,一些农贸市场周围缺少停车场所,是前来买菜的市民反映比较集中的问题。
互联网时代农批市场遭遇的挑战
互联网让市场信息变得对称。生鲜电商遍地开花,打破了传统层层贩运的模式,让批发环节大为减少,使得中转市场面临危机。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渐渐不再是必要的了。
其次,传统农批市场普遍管理粗放、效率低下,这在这个追求率的时代,大大的削弱了农批市场的竞争力。还有,城市化的进程逼迫传统市场纷纷外迁,也给了脆弱的批发商依存关系沉重一击,加上都市农业等新田园风潮的兴起推动农产品本地化生产消费,进一步降低了农批市场的重要性。
大数据挖掘运营策略
任何一个企业组织,都需要不断地总结自己经营中存在的问题,了解客户的需求所在,预判行业的发展趋势,并不断地调整经营策略,才能够不断发展。
智慧农批特别注重数据的采集与信息的挖掘。市场里每天发生的经营数据,每天的成交额是多少,哪种商品供不应求,哪种商品滞销了,市场的业绩走向,一天中的变化趋势等等一系列经营数据,对于市场经营策略的制定都是极具参考价值的。这些信息都会被智慧农批系统实时搜集并科学统计,为农批市场挖掘出实用的运营策略。